— 9球直播免费直播nba —

施诚:早期近代美洲金银产量及其流向研究述评

时间: 2024-06-12 05:03:20 |   作者: 9球直播免费直播nba

  举世公认,美洲所产金银是早期近代世界贸易体系、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形成的催化剂和润滑剂,但是,围绕美洲金银产量、流向的学术争论从未停止。在梳理学术界对美洲金银产量估算的基础上,需要区分金银的直接流向和间接流向,分析它们对世界各地的不同影响。由于非法开采、走私贸易等,所以仅仅依靠不完整的官方记录,学者们不仅难以精确估算美洲金银的产量,也无法精确描述美洲金银的流向。

  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动机之一是获得香料和掠夺金银财富。1493年1月,哥伦布返回卡斯提尔,他的航海日志提到黄金65次。他第一次航行掠夺的黄金价值3.31万白银比索(约952千克);第二次航行所获黄金价值4.1万白银比索(约1 179千克)。哥伦布的经历强化了他的观点:“印度”是西班牙的新财源。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西班牙征服者费尔南多·科尔泰斯(Hernando Cortes)则更赤裸裸地对阿兹特克帝国皇帝蒙特祖玛的信使说:“我和我的部下都罹患了心脏病,唯有黄金能够医治它。” “正是金银而不是农产品,提供了西班牙从它的大西洋帝国榨取的财富”。

  但是,美洲的金银不如西班牙殖民者想象那么多。美洲印第安人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黄金已经在1520年—1540年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中南美洲的过程中被掠夺一空。从16世纪40年代起,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发现了一系列金银矿,如哥伦比亚的扎卡特卡斯、墨西哥的瓜纳华托、秘鲁的波托西等。17世纪90年代,葡萄牙最终在巴西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金矿。虽然黄金持续被开采,但是,白银的产量和价值仍占据支配地位。

  1535年,为了控制美洲殖民地的白银生产、成色鉴定和征税,西班牙在墨西哥城建立了第一座铸币厂,此后陆续在美洲建立了其他7个铸币厂:埃斯帕诺拉、危地马拉城、波哥大、波帕扬、利马、波托西、智利的圣地亚哥。除了埃斯帕诺拉铸币厂在17世纪关闭之外,其他7个铸币厂都维持到殖民地时代结束。国王颁布法令规定,所有开采出来的金银都必须立即送往铸币厂化验成色、缴纳税收。铸币厂的官员为矿主化验金银成色的费用为其总数的1.5%,余下98.5%则需要缴纳“国王1/5税”(Quinto,或Royal Fifth),最后剩下的78.8%则由矿主带回。1550年—1600年,西班牙国王年均60%的财政收入来自美洲金银开采税。18世纪初,葡萄牙国王也企图对巴西黄金产区征收“1/5税”,但是,由于几乎无政府管理的状态和矿主们的,所以,它变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1708年,巴西的矿主们与葡萄牙殖民当局因为该税的征收而爆发了公开冲突。但是这些铸币厂的账目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美洲金银产量的重要史料。

  早期近代美洲所产的金银对美洲、西班牙、欧洲别的地方和国家,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术界公认,美洲金银是早期近代世界贸易体系、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的因素。例如,当代经济史家彼得·穆斯格拉夫(Peter Musgrave)认为:“贵金属是早期近代欧洲各国货币制度的基础。”实际上,早期近代美洲白银广泛流通于世界各地,从波士顿到哈瓦那,从塞维利到安特卫普,从摩尔曼斯克到亚历山大里亚,从君士坦丁堡到科罗曼德尔,从澳门到广州,从长崎到马尼拉的商人,都使用西班牙比索作为标准的交换媒介。这些商人甚至知道数千英里之外的波托西、利马、墨西哥和其他西属美洲铸币厂所铸银币的成色。

  白银不仅加速了美洲社会的变化,而且加速了全球贸易联系的发展。来自墨西哥和秘鲁的金银在武装护航下到达西班牙,为西班牙国王提供了1/4的收入。16世纪60年代,每年几艘船只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航行到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他们在这里用白银与中国商人交换丝绸、瓷器、香料和其他奢侈品,然后卖给拉美的欧洲矿主和城市居民,或者运回西班牙销售给富有的贵族。这些中国商人也购买日本白银,并且全部带回中国,因为中国经济正在扩大,需要慢慢的变多的白银铸造货币。运回西班牙的金银用于购买采矿和甘蔗种植园的设备,以及采购食物,也用于购买枪炮到西非换取奴隶。

  新大陆金银产量在世界金银生产中的重要性?西班牙和葡萄牙美洲金银所占的比例是多少?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取决于现在获得的产量数据的可靠性,这一段时期拉丁美洲和世界别的地方都很少有,甚至缺少准确的数据。目前我们一定要依靠已经出版的收集数据最好的论著,即使它们没提供最可靠的数据,至少也提供了相对接近的情况。

  虽然学术界公认美洲金银的世界重要性,但是,关于新大陆金银产量及其流向一直是争论不休。例如,有的学者以登记的美洲白银出口数据(不包括走私)为基础估算,1492年—1810年,西属美洲白银总产量达到惊人的8 600万千克,或35亿比索。有的学者觉得, 1492年—1800年,美洲运出来的白银为14.5万—16.5万吨、黄金2 739吨—2 846吨。还有学者估算,1500年—1800年,拉丁美洲生产了15万吨白银,约占全世界总产量80%。还有学者估算,整个殖民地时期直到1822年,仅仅巴西的黄金总产量就达2 700吨。

  在早期估算美洲金银产量的学者中,德国杰出的科学家亚历山大·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的估算被认为是最精确的,他的数据至今被学者们所引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洪堡前往西属美洲进行科学考察。与前人相比,洪堡拥有几个优势:第一,他是当时西方世界贵金属开采方面的顶尖权威。洪堡不仅学习过德国先进的采矿和冶金知识,而且在弗莱堡银矿从事过开采工作,拥有丰富的采矿经验。第二,洪堡可以借鉴此前的欧洲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的论著。例如,西班牙“印度事务委员会”的法官、财政官员、利马法庭高级法官朱安·梭罗赞诺·佩雷纳(Juan Solorzano Pereira, 1575-1655)在1629年—1637年间出版的《(西)印度的法律体系》(De indiarium jure),后来它改名为5卷本《(西)印度的政治》印刷发行。佩雷纳在书中估算,1492年—1628年新大陆的金银产量为43 125吨。第三,洪堡还得到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1748-1819)(1788年—1808年在位)的帮助,可以查阅西班牙王室的财政记录。19世纪初,洪堡出版《论新西班牙王国的政治》(Political Essay on the Kingdom of New Spain)。他在书中估算,1492年—1803年,新大陆金银总产量为164 068吨,其中西班牙殖民地的产量为139 740吨(占85%),葡属巴西金银产量折合白银价值为24 597吨(占15%)。洪堡还估算了美洲金银走私贸易的情况:西属美洲为23 460吨,走私率为16.8%;葡属巴西为4 916吨,走私率为 17.3%。洪堡还估算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美洲殖民地各区域的产量及其所占比例,见表1。

  当洪堡在美洲旅行并考察金银生产时,葡萄牙国王任命工兵上校威廉·路德维希·冯·艾什韦格(Wilhelm Ludwig von Eschwege,1777-1855)为葡属巴西米纳斯吉拉斯(Minas Gerais)的金矿主管,要求他提高黄金产量的同时,还要减少黄金的非法开采和走私贸易。艾什韦格业余对巴西黄金开采史非常感兴趣,1833年他在德国柏林出版《巴西采矿史稿》,后来翻译为葡萄牙文《巴西冥王星》(Pluto Brasiliensis)。在该书中,艾什韦格估算1700年—1820年巴西各个金矿官方账目中的产量为791 040千克;1680年—1820年,巴西走私黄金约160 635千克,所以,1680年—1820年巴西黄金总产量为951 675千克。

  19世纪早期,拉美各国纷纷取得独立。此后学者主要是依靠史料来估算殖民地的金银产量。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美洲殖民地金银产量有关的官方记录主要有四类:第一,国王对金银生产的征税记录(秘鲁大多数税率为20%,新西班牙——今墨西哥等地——为10%)。第二,王室铸币厂的生产记录,主要是矿主和买主带来检验成色或铸造硬币的金银数量。第三,从美洲运载金银进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船只记录。例如,1503年西班牙在塞维利建立“贸易机构”(Casa de Contratacón),管理所有与美洲商业有关的事务;1717年,“贸易机构”迁往加迪斯(Cadiz)。塞维利和加迪斯先后称为西班牙与美洲殖民地贸易的唯一合法港口。“贸易机构”的各种官方账目和记录保留了从美洲输入西班牙的金银的信息。第四,水银是大多数白银生产必须的原料,所以,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垄断的水银供应数量记录也是有关美洲金银生产的重要史料。

  1892年,在参考有关美洲金银生产史料和洪堡估算数据的基础上,德国学者阿道夫·索特比尔(Adolf Soetbeer,1814-1892)提出,1493年—1810年美洲生产白银126 657 400千克、黄金3 743 770千克。

  由于索特比尔增加了美洲金银走私贸易的数量,所以,他的估算比洪堡的估算多13%。索特比尔的估算数据也经常被后来的学者所引用。

  1911年,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威廉·勒克西斯(Wilhelm Lexis,1837-1914)把索特比尔的估算精细化了:1545年—1800年波托西银矿生产了白银134 500吨;1533年—1800年,秘鲁生产白银15 813吨;1522年—1800年墨西哥生产白银53 763吨。

  1929年和1930年,美国商务部和矿务局研究员罗伯特·H.里奇韦(Robert H. Ridgway)等主编《黄金产量数据概览》、查尔斯· W. 梅里尔(Charles W. Merrill)等主编《白银产量数据概览》。虽然它们主要是总结19世纪以来美洲金银生产情况,但是作者对16—18世纪美洲金银产量进行了估算,见表2。

  20世纪20年代美国矿务局搜集的美洲金银生产数据是最完整的。那些从事这项工作的研究人员评估和分析了能够得到的各种论著,因此,他们的研究反映了最广泛的新大陆金银生产趋势。矿务局的估算与后来的估算一致,例如,17世纪墨西哥,矿务局的数据差异最多在10%之内,很可能是最精确的估算。关于哥伦比亚,矿务局的研究人员正确地剔除了阿道夫·索特比尔对十六七世纪黄金产量的低估。值得强调的是,矿务局发展的大规模数据变成了批评的依据,因为有些数据可能没准确地反映一些地区的产量。

  里奇韦和梅里尔虽然主要参考了索特比尔的著作,但是,他们估算的总产量比索特比尔少13%左右。虽然哈里·E. 克罗斯(Harry E. Cross)认为,梅里尔和里奇韦的“美国矿务局报告最完备地收集了金银产量数据”,但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详细论述16—18世纪美洲金银产量,只是提供了每个世纪的总产量。

  1930年,若奥·潘迪亚·卡洛格拉斯(Joao Pandia Calogeras)出版《巴西的历史形成》,后来多次再版。他在书中只估算了1700年—1801年巴西黄金产量,一共为65 500阿罗瓦(arrobas)或982 500千克。巴西黄金总产量不可能精确计算出来。考虑了大量数据后,卡洛格拉斯估算,从开始开采到1822年,巴西共产黄金27万千克。

  1934年,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埃尔·J. 汉密尔顿(Earl J. Hamilton)出版《1501—1650年美洲财富与西班牙的价格革命》。由于他的目的是驳斥货币数量理论(美洲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了通货膨胀或“价格革命”),所以,他仔细地查阅了美洲殖民地到达塞维利港(西班牙与美洲殖民地之间唯一的合法贸易口岸,1717年后被加迪斯港所取代)的“贸易契约”和商船货运数据,由此估算1503年—1660年美洲转运到西班牙的金银数量,见表3。

  汉密尔顿本来是想驳斥美洲金银引发西班牙“价格革命”的“货币理论”观点,但是通过估算美洲金银的产量,他最终变成了“货币理论”的坚定信仰者。他对美洲输入西班牙的金银的估算为确定美洲金银总产量奠定了重要基础,数据也经常被其他人所引用,但他的数据存在两个重要缺陷:第一,他论述的时间跨度比较短(1501年—1660年),不能反映整个早期近代美洲金银产量,或者说远远低估了美洲金银的总产量;第二,他忽略了美洲金银非法开采和走私贸易的数据,因此即使在其论述时间范围以内,他的数据也不能准确反映美洲金银的产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术界追求更加精确地研究美洲金银产量。为此,有的学者集中研究某个时段、某个地区甚至矿山的金银产量;有的学者则利用新兴计算机技术,收集、整理和出版新史料;有的学者独辟蹊径,寻找新史料,试图更精确地研究美洲金银产量。例如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最大的银矿波托西的产量就一直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1956年,刘易斯·汉克(Lewis Hanke)根据西班牙驻波托西银矿主管伦巴托·德·斯埃拉(Lamberto de Sierra)1784年编辑的1556年—1783年账目计算出,西班牙国王从波托西银矿获得税银4 362吨,而矿主们获得白银23 590吨。

  波托西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产量最多的银矿,它的产量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在《拉美采矿史》一书中,肯达尔·W.布朗(Kendall W. Brown)认为,1545年—1823年,波托西银矿官方记录的产量为22 695吨纯银。

  哈里·E.克罗斯根据王室纳税记录推算,1556年—1760年,波托西银矿一共生产白银21 196吨。2019年,克里斯·兰恩(Kris Lane)出版《波托西:改变世界的银都》一书,他也以官方征税记录为基础,推测1545年—1810年波托西银矿共生产了251 678吨,占同期世界白银总产量的20%。

  1953年—1960年,法国年鉴学派著名学者皮埃尔·肖努(Pierre Chaunu)和胡格特·肖努(Huguette Chaunu),编辑出版了12卷本《塞维利和大西洋》,详细地记载了美洲与西班牙之间航行的船只,包括船长、来往港口、出发和到达日期、船只的载重量和所载货物名称等;他们还特别记录了有关美洲金银、汞的运输数据。

  1966年,智利学者阿尔瓦若·嘉拉(Alvaro Jara)开创性地利用“新西班牙”被征服前后的王室账目,估算了16世纪秘鲁合法开采的金银数量。这是美洲金银产量最难以估算的时段,嘉拉因此成为西属美洲殖民地计量史研究专家。

  1969年,法国学者迈克·莫林奈(Michel Morineau)在年鉴学派期刊《经济社会年鉴》上发表论文《荷兰商业公报与美洲财富》。后来他陆续发表了系列论文,最后汇集在1985年出版的专著《难以置信的商业公报和神奇的金属》中。现存最早的荷兰商业公报是1618年6月,它们登载从许多港口收集的各种商业信息,包括船运信息、欧洲及另外的地方的商业行情,特别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运输美洲金银等货物到达欧洲各地的信息。莫林奈对照运回欧洲金银的官方记录与商业公报,从而使自己对美洲金银产量的估算更加可信,因为它包含了美洲走私到欧洲的金银数量10%,所以,他认为16—18世纪,美洲共产白银72 825吨、黄金 2 708吨。但是莫林奈的观点遭到许多学者的反对,因为学者们一致认为走私金银至少占美洲总产量的25%;荷兰商业公报上的信息不一定完全可靠。也就是说,他们都以为莫林奈低估,或不全面地估算了美洲金银产量。

  西班牙、葡萄牙政府及其美洲殖民总督区的官员一直希望禁止美洲殖民地非法开采和走私金银,但是屡禁不绝。这些金银开采和走私的数量没有留下任何记录,成为现代学者估算美洲殖民地金银产量难以逾越的障碍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通过计算美洲矿山消耗汞的数量来估算金银产量。早期美洲采用传统的熔炼法生产金银,效率低,而且只能提炼高品位矿石。1545年,混汞法引入墨西哥,16世纪70年代引入秘鲁。混汞法不仅提高了产量,还能够从低品位矿石中提炼金银,极大地提高了美洲金银产量。在查尔卡斯银矿,平均每100千克汞能生产27.6千克—29.9千克。但很多学者认为这个比例太低,认为1英担(4夸脱,或112磅,或约50.8千克)汞能生产出23千克白银。当时美洲的汞大多数来源于西班牙的阿尔马登(Almaden)、亚得里亚海边的伊德里亚(Idria,靠近今的里雅斯特)和秘鲁的万卡韦利卡(Huancavelic)。为了控制殖民地金银生产和征税,西班牙垄断汞的供应,各个银矿所分配的汞数量都被登记了,其中许多记录都被保留下来了。所以殖民地时期的官员和观察家就知道汞的消耗与金银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1971年,彼得·贝克维尔出版《1546—1700年墨西哥殖民地扎卡特卡斯银矿开采与社会》。他以扎卡特卡斯、波托西等银矿所耗费的汞的数量为基础,估算1500年—1700年这些银矿的产量。贝克维尔仔细计算了1565年—1700年,西班牙输入墨西哥的汞为337 924公担(1公担=100千克);根据1560年—1720年扎卡特卡斯缴纳“国王1/5税”记录,它的白银总产量约为5 702吨。

  但是,通过汞消耗数量推测金银产量的方法也有风险。首先,每座矿山的矿石含银量不同,甚至同一座矿山的矿石含银量也不完全一样,汞的消耗量与矿石品位成反比。其次,通过加热,汞会变成蒸汽,大部分不能回收利用。就是说,汞的消耗量未必能够反映金银的真实产量。

  从发现金矿到1822年,巴西黄金产量为190吨。1979年,巴西历史学家维尔吉里奥·诺亚·平托(Virgilio Noya Pinto)在《巴西的黄金与英国-葡萄牙贸易》一书中对巴西黄金产量做了最新的估算。他认为1700年—1799年,米纳斯·吉拉斯(Minas Gerais)生产黄金128 831千克;戈亚斯(Goias)为31 880千克;马托·格罗索(Mato Grosso)为12 000千克。这一段时期巴西黄金总产量为172 711千克。其他学者都认为,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巴西经济史家来说,平托估算的巴西黄金产量太少了,见表4。

  在《1550—1750年南美洲的金银生产和出口》一文中,哈里·E. 克罗斯(Harry E. Cross)以前人成果为基础,通过你自己的研究,重新估算了1500年—1800年新大陆各地区金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见表5。

  沃德·巴雷特(Ward Barrett)在《世界金银流通》一文中,估算1500年—1800年美洲金银总产量为133 574吨。

  迄今为止,对美洲金银生产和产量进行过详细、全面、长期研究的学者是美国杜克大学约翰·J.特帕斯克(John Jay TePaske)。他一生主要致力于早期近代西班牙帝国的经济史和财政史研究,而美洲金银生产带来的税收是西班牙帝国的重要财源,所以他也致力于美洲金银生产研究。从1975年起,教授约翰·J.特帕斯克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赫伯特·S.克莱恩(Herbert S. Klein)得到资助,带领一个团队,着手编辑并使拉美殖民地各国国库档案数字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该团队先后出版了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国的国库档案,为他们自己和其他学者研究拉美殖民地的金银产量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2007年,特帕斯克去世,他的学生肯达尔·W. 布朗整理并于2010年出版了他的专著《新大陆的金银》一书。全书共7章,其中5章分别论述黄金生产、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墨西哥和另外的地方的铸币厂产量。特帕斯克以殖民地时期各国的官方记录为基础,从地域、金银产量比例、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等角度对美洲殖民地金银产量做了条分缕析的研究。

  按重量,1492年—1810年,白银产量8 600万千克,黄金产量1685万千克,占金银总重量2%;按价值,所产白银价值35亿比索,黄金折算为11亿白银比索,约占金银总价值24%,见表6和表7。

  几百年来,从殖民地官员到现代学者,美洲殖民地金银产量一直受到关注。直到2019年,史学家多米尼克·霍夫曼(Domenic Hofmann)仍然估算了1500年—1670年美洲的白银产量,见表8。

  但是,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这些官方记录是不完整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矿主为了逃避税收,瞒报金银产量;二是美洲金银走私贸易非常猖獗。不完整的官方记录给美洲金银产量研究带来两种不利影响:第一,任何学者依据官方档案的估算,都可能是不精确的。第二,不同学者依据不同史料文献,即使对同一时期美洲金银产量的估算,也也许会出现很大差异。

  为了便于读者比较,本文把各个时期研究整个美洲殖民地时期金银产量的数据列成表9:

  早期近代美洲生产的金银是全球经济形成的催化剂、运行的润滑剂,它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连接起来,因此,美洲金银的流向也是现代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总体说来,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通过殖民统治权,理论上能够得到美洲金银产量的20%,其他的属于其商人的财富。但是,美洲金银的流向远比这个复杂得多。美洲金银的流出可以概括为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流出包括留在美洲殖民地、流向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西属美洲流向西属菲律宾;间接流向是指西班牙和葡萄牙流向欧洲其他几个国家和欧洲其他几个国家再流向亚洲。

  为了维护殖民统治,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当局需要截留美洲生产的金银。在《1590—1800年新大陆的白银、卡斯提和菲律宾》一文中,特帕斯克以秘鲁为例,仔细研究了美洲白银输往西班牙和留在当地的数量和比例,见表10。

  美洲金银的第一个直接外流地必然是其殖民母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几乎所有研究美洲金银产量的现代学者都涉及西班牙、葡萄牙究竟从美洲获得了多少金银的问题。西班牙与其美洲殖民地的贸易规模有助于解释美洲白银流入的情况,见表11。

  经济史家昂古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则非常宏观地估算了1500年—1800年从美洲输入欧洲的金银数量,见表12。

  更多的史学家详细地研究美洲金银流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具体数据。亚当·斯扎西迪认为,1501年—1610年,美洲所产金银的25%留在美洲,60%被运往西班牙,15%可能通过马尼拉而运往远东。美国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Carlo M. Cipolla)就对1503年—1650年美洲输入西班牙的白银数量进行了估算,见表13。

  经济史家哈里·E.克罗斯则估算了1699年—1755年巴西输入葡萄牙的黄金数量,见表14。

  美洲白银的第二个直接流向是西属美洲的白银流入亚洲菲律宾。1571年,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地菲律宾建成了马尼拉城,不仅便于西班牙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而且通过开通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到马尼拉的航线,把美洲与亚洲直接联系起来,从而开始了长达250年的直接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的学者甚至称之为“世界贸易的诞生”。

  西属美洲流向菲律宾的白银大多数都用在维持殖民统治的开支和采购亚洲商品。特帕斯克认为,1581年—1800年的220多年里,维持菲律宾殖民统治的开支只占墨西哥运出的白银总数的17%,约112.3吨,平均每年0.51吨,所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和支持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成本很低廉。

  西属美洲白银大量流入菲律宾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帆船贸易”,因为亚洲市场需要欧洲的商品不多,而美洲市场需要大量亚洲的商品,特别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亚洲商品物美价廉,参与贸易的商人可图厚利。1590年,一位参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商人塞巴斯蒂安·比斯采诺兴奋地给他父亲写信说:“有一件事我能确定,西班牙的200杜卡特商品,加上我带来的一些荷兰商品,在这里可以卖1 400杜卡特。所以我算了一下账,我用这些钱购买的丝绸和其他商品,到墨西哥出售后可以挣2 500杜卡特,这就是我这趟航行的收获。”二是因为美洲、欧洲与亚洲的金银兑换率差异很大,见表15。

  所以,从理论上说,一个商人用1盎司黄金在阿姆斯特丹能买11盎司白银,然后把白银运输到中国,几乎能换成2盎司黄金。17、18世纪,西班牙帝国境内的白银持续贬值,金银兑换率为1∶16。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同样价值的白银在亚洲比在美洲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西属美洲秘鲁总督说:“一个人可以用200 里亚尔让他老婆穿上中国丝绸衣服,但他用200比索都不能给他老婆买一件西班牙丝绸衣服。”

  现在人们没有办法获得美洲输入马尼拉的白银的精确数据。由于官方的报告没有包括走私数据,所以来自墨西哥和秘鲁的数字都是估算。美洲参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城市不仅有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还有秘鲁的一些城市。1582年,西班牙颁布法令,禁止秘鲁与马尼拉贸易,1591年,该法令甚至延伸到整个美洲(1580年—164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兼并,理论上也在被禁止之列)。1594年—1702年,西班牙政府规定,每年只能2艘大帆船前往马尼拉,且每艘载重量不许超过300吨,每年输往马尼拉的白银不允许超出15 300千克,从马尼拉返航到阿卡普尔科的货物价值不允许超出30万比索(8 625千克白银)。但是,1597年就有观察家声称,每年走私输往马尼拉的白银超过300吨。这一个数字显然有些夸张,但是它的确引起人们对走私的重视。

  威廉·L.舒尔茨(William L. Schurz)估算,“最繁荣的时候每年大约200万比索(51吨)”。后来的史学家估算的数字比威廉·L.舒尔茨估算的大,如皮埃尔·肖努估算1570年—1780年,墨西哥所产白银的2/3从阿卡普尔科输往马尼拉;路易莎·S.霍布曼估算,17世纪,菲律宾接收了墨西哥所产白银的29%—35%。全汉昇估算,17世纪通过阿卡普尔科出口的白银每年51吨。美国史学家罗伯特·S.杜普莱西斯(Robert S. DuPlessis)则认为,1550年—1650年,西属美洲每年流入亚洲的贵金属相当于135吨—330吨白银。

  特帕斯克研究了1581年—1800年墨西哥官方输往西班牙和菲律宾的白银数量,见表16。

  表16 1581年—1800年墨西哥官方输往西班牙和菲律宾的白银数量(单位:千克)

  有趣的是,在同一本论文集中,沃德·巴雷特也计算了1581年—1800年西班牙政府从西属美洲划拨菲律宾的白银数量、西属美洲商人输入菲律宾的白银数量,见表17。

  表17 1581年—1800年西班牙政府从西属美洲划拨菲律宾的白银数量、西属美洲商人输入菲律宾的白银数量(单位:吨)

  2019年,西班牙史学家何塞·L.嘉斯施·托马斯(José L. Gasch-Tomás)出版《大西洋世界和马尼拉大帆船:1565—1650年亚洲商品在西班牙帝国的流通、市场和消费》,估算了1593年—1815年跨太平洋贸易的金额,见表18。

  托马斯还估算了1571年—1650年新西班牙(墨西哥)流向西班牙和菲律宾的白银数量和各自所占比例,见表19。

  表19 1571年—1650年新西班牙流向西班牙和菲律宾的白银数量和各自所占比例

  美洲白银间接流向是指它们流向除西班牙之外的欧洲国家,再从这些国家流向亚洲等地。为此,两个问题是需要先说明:

  第一,1500年左右,欧洲的金银储量。西方学术界对1500年欧洲白银供应量的估算差异极大,有人估计只有3 000吨,而布罗代尔估算为3.7万吨。还有学者指出,1503年—1660年,美洲运往西班牙黄金185吨、白银16 000吨,这些白银超过了欧洲白银储量的3倍多。而且必须记住,这些官方记录的数据是不完整的。

  第二,除了西班牙、葡萄牙外,欧洲其他几个国家如何获得、获得了多少美洲金银。欧洲其他几个国家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获得美洲金银:首先,与西班牙、葡萄牙的贸易。例如,荷兰通过直接与西班牙的两大海关港口塞维利和加底兹进行贸易而获得大量美洲金银。1652年,英国驻西班牙大使说,从美洲运回西班牙的财富至少1/3将运到阿姆斯特丹,而且这种比例基本持续下去;1577年—1627年热那亚银行家和商人、1627年—1647年葡萄牙银行家和商人,都与西班牙贸易,西班牙用金银支付,而这些金银很快便流动到荷兰市场,因为这些银行家和商人同时与荷兰进行贸易。其次,欧洲各国竞相与西班牙贸易,这为它们带来市场和美洲金银。17世纪后期一份法国文件说,虽然从法律上说,西班牙垄断了它与“它的”海外殖民地贸易,但实际上它与殖民地的贸易份额只占5%,荷兰人几乎占了1/3,法国人占1/4,热那亚人占1/5,英国占1/10,德国人则占了其余的。再次,在大西洋打劫西班牙运载美洲金银的船只。例如,1585年—1604年,英国每年派出100艘—200艘船只出海,抢掠从美洲运输金银返航的西班牙船只,每年获得100万—200万英镑,甚至更多。

  当时一些人士就认识到西班牙、葡萄牙的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其他几个国家的情况。17世纪有一种说法:“西班牙就像一张嘴巴,吃进去食物,咀嚼它,然后传输给其他器官,只留下牙缝里那点残渣。”“西班牙人拥有奶牛,但是其他人喝牛奶。国王的债权人大多数是外国人,他们有条不紊地把设立在塞维利的海关的金银兑空”。法国路易十四的海军大臣让巴普蒂斯德·柯尔柏写道:“一个国家与西班牙做生意越多,那么它拥有的白银就越多。” 1640年—1763年,几乎所有从美洲到达西班牙的金银都被转手到欧洲其他几个国家和亚洲。

  为了获得亚洲商品,葡萄牙、荷兰、英国绕过非洲好望角航线,输入大多数来源于美洲的金银。有的学者觉得,17世纪上半期,美洲每年所产金银的6%,约368吨绕过好望角航线到达亚洲,相当于同期跨太平洋大帆船运输金银的3倍。

  但是丹尼斯·O.弗莱恩和奥图罗·吉拉尔德兹(Dennis O. Flynn and Arturo Giráldez)在《太平洋贸易的类型》一文中认为,“17世纪,马尼拉大帆船平均每年运载200万比索(即50吨)白银,最后一艘大帆船是1815年墨西哥独立战争期间。跨太平洋贸易的马尼拉大帆船运载的白银数量相当于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运来亚洲的白银之总和”。丹尼斯·O.弗莱恩还认为,美洲白银银币形式通过海路到达东方的至少有1.5万吨,此外还应该加上1.3万吨白银从墨西哥通过马尼拉到达东方。

  沃德·巴雷特则估算了1601年—1780年欧洲年均输往亚洲各地的金银数量,见表20。

  英国华威大学马克辛·贝格教授则估算了1601年—1800年欧洲绕过好望角输入亚洲的金银数量,见表21。

  表21 1601年—1800年欧洲绕过好望角输入亚洲的金银数量(单位:吨)

  由于葡萄牙的东方帝国的主要活动在印度洋,所以,这里只论述英国和荷兰对亚洲贸易的两大垄断公司——东印度公司输入亚洲金银的情况。K.N.查杜里统计了1660年—1760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入亚洲的金银数量,见表22。

  表22 1660年—176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入亚洲的金银数量(单位:千克)

  1958年,K.格拉曼(K. Glamann)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计算出,仅1714年—1733年,荷兰输往亚洲的金银共计80 253 811佛罗琳。而克里斯·库克(Chris Cook)和菲利普·布劳赫德(Philip Broadhead)则根据档案,统计了1602年—17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输入亚洲的金银数量,见表23。

  表23 1602年—17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输入亚洲的白银数量(单位:千克)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翰·H.芒若(John H.Munro)则估算了1602年—179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输入亚洲的白银数量,见表24。

  表24 1602年—179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输入亚洲的白银数量(单位:千克)

  国内外学者对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研究成果众多,但是,大多数经济史家常常把西属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归结为欧洲花了钱的人亚洲商品需求的直接结果。但是,正如英国华威大学教授何安娜(Anne Gerritsen)在《青花之城:中国瓷器和早期近代世界》一书提出:“这种观点把中国的生产和人口在全球商品和货币流通中置于被动地位;白银流入中国仅仅是欧洲需求的副产品,而不是全球经济流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正是中国皇帝、中央和地方官员、陶工、商人的选择,而不单单是远方的消费者的需求,有助于瓷器变成全球产品”。丹尼斯·O.弗莱恩、奥图罗·吉拉尔德兹、弗兰克等学者都已经揭示了中国对白银的需求所产生的全球影响。

  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和中国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的物美价廉,也是欧洲大量需求的重要原因。吉拉尔德兹认为,中国的手工业制造能力举世无双。其人口能够大量生产商品,如黄金、丝绸、棉布,以及数以百万计的瓷器,且价格低廉。葡萄牙官方编年史家安东尼·博卡罗(Antonio Bocarro)估算,17世纪早期中国每年生产大约2 500吨丝绸,其中1/3(约800吨)用于出口。以马尼拉市场为例,17世纪30年代,一艘大帆船运输31.3吨—52.2吨丝绸到阿卡普尔科,从18世纪初开始,每艘大帆船能运载200吨—700吨生丝,以供应新西班牙的丝绸加工业。直到18世纪,中国丝绸仍然是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前述西班牙史学家何塞·L.嘉斯施·托马斯认为,1600年—1640年,从新大陆到达塞维利的亚洲纺织品中,中国生丝占96%,印度棉布等只占4%。

  金银价格之比无疑也是1500年—1800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的因素。吉拉尔德兹认为,十六七世纪全球白银市场最好通过把白银看成一种具有自身需求结构的商品,不仅看成一种支付手段。虽然关于这些白银输入中国的精确数量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学术界存在大量争论,但有学者觉得,1550年—1650年,欧洲每年流入中国45吨—110吨白银。所以史学家小本尼托·莱加达(Benito Legarda, Jr.)说:“中国与美洲殖民地之间、以菲律宾作为中转站的贸易,不仅给亚洲贸易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维度和方向,而且完成了世界贸易的循环。”

  关于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的数量,国内外学者经过长期研究,硕果累累,但是他们的估算差异很大。早期近代中国获得白银的主要途径有二:

  一是通过菲律宾的马尼拉与美洲进行“丝银贸易”而获得美洲白银。全球史学者安德烈·阿尔弗雷德认为,1527年—1821年,多于三分之一的美洲所产白银的终点站是中国,欧洲人在那里购买精美的瓷器、丝绸和茶叶,见表25。

  二是通过与日本贸易获得日本白银。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日本是仅次于西属美洲的世界最重要的白银产地。日本白银通过长崎、后来通过朝鲜输入中国。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早期,日本出口到中国的白银总数大约1万吨,相当于欧洲输入东方白银(银币形式)数量的2/3,也许相当于美洲经过太平洋贸易航线输入东方的白银数量。近年,据学者马宁估计,1601年—1708年,日本所产白银的75%被出口到中国,常常经过被允许留在日本的欧洲中间商之手——最初是葡萄牙人,然后是荷兰人,见表26。

  早期近代美洲的金银总产量在世界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几百年来,学者们对美洲白银产量的估算大致在13万—15万吨之间波动。“当美洲所产白银交纳给西班牙港口的官员后,它们去了哪里呢?这种流通难以用文献予以精确衡量,因为白银被船运到(字面意义上的)地球尽头。白银从西班牙流出到英国、法国、低地国家(荷兰),用于购买在西班牙没办法得到的手工业制品。从英国、法国和荷兰的港口,西班牙比索经过波罗的海被船运到斯堪的纳维亚或俄罗斯,以换取毛皮。白银从俄罗斯向南沿着伏尔加河进入里海,再到波斯,在那里再经过陆路或海路到达亚洲。西属美洲的金银还经过地中海流出,通过陆地或海路向东流动到黎凡特。印度通过从苏伊士经过红海进入印度洋、从地中海东部经过陆路到达土耳其和波斯进入黑海再进入印度洋而获得美洲白银,或者直接从绕过好望角而来的欧洲船只上获得美洲白银。葡萄牙、荷兰和英国船只也是利用绕过好望角的航路,运载西属美洲的白银立即进入亚洲各地的港口,以换取亚洲商品。最后——长期被忽视的——美洲白银到达东方的航路是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到马尼拉的太平洋航线”。

  虽然学术界对1500年—1800年左右美洲金银产量的估算有差异,但是学者们公认,美洲金银是第一次全球经济形成的催化剂,以致有的学者称世界历史上的早期近代为“白银时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受到美洲金银产量和流通的影响。但是由于缺乏完整而详细的档案,加上非法开采、走私贸易的数据就没有记录,所以美洲金银产量及其流向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与之相应的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金银流入数量研究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

  [原文载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作者:施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石力,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南昌大学艺术学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网传金融圈人士十大自救策略,搞擦边普惠大众,坚持每周买100元的彩票!

  外媒评WWDC:近10年苹果最重要软件更新,能不能挽救iPhone销量

  Apple Vision Pro国行版6月14日开启预售 29999元起售

  AMD 锐龙 9000 游戏性能表现如何?官方回应:与上一代 X3D 相当

Tel
Mail
Map
Share
Contact